top of page

在藝術與商業之間,打造一個靈性空間——專訪啡觀研植創辦人

2024年12月30日

啡觀研植(Coffeelosophy Lab)位於台中的西區,以其獨特的藝術空間和創意氛圍吸引著眾多追求生活美學的顧客。這間結合植物、咖啡和馬賽克藝術的生活實驗室,除了提供咖啡飲品外,更融入了自然與藝術的美學,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啡觀研植的創辦人對空間設計有著獨特的見解,並不斷探索如何在市場需求和藝術創意之間取得平衡​。

藝術與商業的平衡:創造空間的靈性

在採訪中,創辦人廖文基先生分享了他們對設計與市場需求的思考。他表示,許多顧客往往被傳統設計的既有思維所影響,而他們希望能夠打破這些既定框架,讓空間更具靈性與互動性,每一個設計案的背後都充滿了反覆推敲與創意。



此時,啡觀研植創辦人朋友三羽建材的蔡亞浚副執行長也分享了他的看法:「這樣的設計恰好介於藝術與商業化之間。我們的需求和設計師聊完之後,往往會引發新的想法和需求,也讓我看到這些作品背後的用心。」他指出,在工業化的社會中,許多工廠製造出精美的產品卻未必被市場接受,而市場需求的產品工廠卻可能無法創造。「藝術與設計,和這種情況類似,它的價值是透過不斷對話、交流後才慢慢浮現的。」蔡副執行長認為,設計應該成為一座橋梁,連接使用者與創作者,讓雙方都能夠在過程中獲得啟發與成長。


瓢蟲的點睛之筆:從創意到實踐的突破


在一次的設計案中,啡觀研植受託為一個親子友好的空間設計壁畫,並決定以兩隻立體瓢蟲作為畫作的點睛之筆。起初,他們使用馬賽克拼接,但發現缺乏立體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最後,創辦人靈機一動,選用宜家的沙拉碗來製作瓢蟲基底,經過手工處理並裝飾成小瓢蟲的形象,成功將小朋友的遊戲區域點綴得生動活潑。這一巧妙的設計不僅增添了空間的童趣,還成為了整個空間的視覺亮點,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設計的溝通與成長:突破傳統商業模式

啡觀研植的創辦人強調設計過程中「共創」的重要性。他們不僅是完成客戶的需求,更在此過程中引導顧客重新認識設計,透過對話與交流,為彼此注入更多靈感與創意。他們在每個設計案中尋找設計的「靈魂」,不僅讓空間具有美感,還能打動顧客的心。


蔡副執行長補充道:「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需要溝通的橋樑,這樣才能讓每個空間在不同需求中找到共鳴。這段時間下來,我們與啡觀研植合作的作品,不僅創造了顧客需求的價值,更是過程中溝通的成果。」在蔡副執行長看來,這種溝通不僅限於需求的滿足,更在於讓彼此在每個創意和細節中共同成長。



藝術與市場的橋樑:讓工藝成為藝術

啡觀研植深信,設計與工藝之間其實可以達到一個和諧的平衡。創辦人廖先生舉例說明,工業化產品雖然精美卻時常難以觸動市場,而通過精心的工藝設計,他們努力讓每件作品不僅是產品,更是被人珍愛的藝術品。這樣的作品能夠找到市場的價值,同時也能帶給顧客獨特的審美體驗​。


共同理念:ESG與共利共榮的未來合作

在談到未來的合作時,創辦人廖先生與三羽建材蔡副執行長都表達了對神銀建材理念的高度認同,尤其是對於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理念的支持。廖先生強調,啡觀研植一直致力於將環保與藝術融合,無論是在設計上選用可持續材料,還是創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都在不斷探索如何讓創意與環保共融。他認為,設計不僅應該服務於市場需求,更應該在過程中關注環境與社會責任,這與神銀建材的ESG理念相契合。

蔡副總經理也表示,神銀建材始終堅持「共利共榮」的商業模式,期望通過與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實現雙方的共同成長與利益。他指出,與啡觀研植的合作,不僅體現了對創意與環保的共同追求,更在實際的項目中形成了強有力的協同效應。未來,他希望雙方能夠在更多設計與建材領域進行深度合作,並共同開發出更多符合ESG理念的創新產品與空間設計,將藝術與商業化的結合推向更高層次。


結語:設計與靈性的無縫交融


啡觀研植的創辦人廖先生始終認為,設計應該超越商業層面的考量,真正成為與顧客之間的情感橋樑。透過細緻的手工藝設計,他們讓空間「活」了起來,成為一個兼具靈性與藝術感的生活場域。這不僅是一次商業合作,更是一場藝術的實踐。他們期待未來能夠繼續創造出更多這樣的作品,將創意與技術結合,為每一個空間賦予新的生命力。


bottom of page